在地性表达:观察者的美术言说——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版画作品《遥远的歌》
发布日期:2024-11-08
发表者:
浏览次数:次
《遥远的歌》 减版套色木刻 140×110cm
在地性表达:观察者的美术言说
——评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版画作品《遥远的歌》
美成
被誉为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”的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,留下了千古名句:归去来兮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,在琵琶的“弹”和“拨”中,体会到了“来”和“去”之间的人生况味,写就了传世名篇《琵琶行》。在中国文化中,“来”和“去”本身,构成了伴随一生的巨大隐喻。回视近年来当代中国美术创作,从在地性表达中“来”,交融到世界文化的大场域中“去”,成为了各类美术家表述的文化“母题”和“热词”呼唤。在此背景下,罗中伟创作的版画作品《遥远的歌》应时而生,并入围第十四届全国美术展。这是一幅立足草原、面向世界,具有典型“在地性表达”特征的当代艺术作品。
在地性,是世界范围内反全球化浪潮中涌现出来的一个相对性的概念,主要目的是反对全球化浪潮中同质化带来的文化危机,以“在地性”的作品来标志地方性和地方意识的觉醒,提倡并积极推动地方文化的多元性。一段时间以来,中国艺术家进一步明确提出了“在地性,更重要的是让地方精神能够融入到那片土地中去”的主张。近期,中国艺术学理论学会艺术史专业委员会召开了“中国艺术史的全球性视野与在地性表达”学术研讨会。在地性表达,以艺术史的脉络和表达时代的方式,在美术界引起新的热议和讨论。
艺术家选择在地性表达,第一要务是当艺术家成为观察者。而观察者本身的感性、道德和精神,会逐渐汇集为艺术家作品最终呈现的总和。据我所知,除了考入鲁美四年的求学的生涯之外,罗中伟大多数时间都生活在中国北疆。如此单纯的生活经历,禀赋了他观察草原、领略草原、解读草原的天然优势。辽阔的草原风霜雨雪、寒来暑往、四季轮回,丰富着他对家乡、对“来处”的感性认识。冰雪消融、花开花落、鸿雁复还,这些循坏变化的自然规律,同构了让他内心时刻保持警醒的自然“道德”秩序。他目光所及的牛群羊群、远山近水、劳作的人们,持续地参与、融入到他的精神图谱,他愿意尽最大努力地把遐思覆盖在他所钟情的草原任意驰骋。这里的一切,都成为了他“在地性表达”精神图景中最为原始的创作元素。
在地性表达,解读上具有“本土化”“地方性”“现场性”和“限定性”等多种含义。“在地性表达,要求艺术家利用地点特性和环境条件进行创作。”除此之外,罗中伟还坚定地认为:在地性表达,关键在事实构成,也在大千世界的遥遥之处。由此可以看出,此处非彼处的草原生活,催生了艺术家不断地产生了新的灵感,《遥远的歌》则体现了艺术家在某一特殊时刻的顿悟。由此,罗中伟的版画作品《遥远的歌》,兼具了艺术家本身浓烈的个人标识和个性色彩。作品以《遥远的歌》命名,令人抚今追昔、思绪万千。遥远的歌是什么歌?遥远的歌有多么遥远?作品开阔的立意,真实而又模糊。广袤草原诞生的地域的歌,足以吸引着人们去欣赏文本、关注文本、参与互动。最终解读的答案或许是《小草》《天上的风》,也许是悠扬高亢、传唱四方的草原《赞歌》。凡此种种迟疑、不确定的猜想,却处处都凸显着作品此情此景此处有,此歌此曲在此乡的原生态“地方性”特征。同时,版画作品和遥远的歌,建立起诗意的通感联系并形成互文,加重了人们对地方性文化了解的好奇和渴望。
罗中伟是中国美术版画艺委会委员,也是当代“哲里木版画”的创作的佼佼者和中坚力量,他一直热衷于本土文化的推崇和重建,曾经创作了《心驰远方》《煦日》《霞照草原》等一系列反映地域题材的版画作品。视觉中《遥远的歌》以白色、灰色、褐色为主色,作品面貌干净洗练、意向饱满、阔达磊落、情感丰富。冬日的原野,春夏妖娆多姿的色彩隐身于皑皑白雪。毛毡铺盖的木制勒勒车及车轮上确凿的齿痕,画龙点睛地呈现着草原人的文化和生活。健硕的黑白花牛孔武有力,和身后的驼群相互辉映,纤毫毕现的绒毛上,结满了白白细细的霜花。远景中,两座类似蒙古包的造型格外引人注目,它有可能是蒙古人的居所,也有可能储备的是牲畜越冬的食物保障。这些填置在作品中看似细碎、无序分布的事实构成,实则上是通过草原生活,揭示出人类最普遍、最朴素的基本愿望:人,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能够过上自己可以把握住的生活。如此共情的作品,代表着人类的普遍心理诉求,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世界文化的一部分。
文明都有来去,艺术都有归宗。版画作品《遥远的歌》还体现了作者罗中伟一贯大开大阖的气势。他敢于突破一般意义上美术作品远近景错落、中近景刻画主题的传统布局和框架,别具匠心地将要表达的人物形象放置在作品的最前端。风雪中跋涉的草原人,奔赴幸福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。在有限的空间内,从造型和主流价值的角度,最大限度地凸显了作品的审美取向和精神样貌。这种视觉设计的变化和取舍,源于他笔耕不辍、四十年垂直深耕版画“非诗意”的经验和自信,源自他内心对吾乡吾土浓浓烈烈、持持久久的爱。
从全球化浪潮到在地性表达,这些在“来”和“去”中形成的观念折返,深深地影响着当代艺术家的创作。他始终敏锐地在地方性文化和世界文化大势的衔接中起心动念、敞开自我,精准地刻画并呈现地域文化中的基因图谱,通过生动、雄浑的笔力,塑造并再现了生机勃发的草原景象。《遥远的歌》是艺术家站在自身立场,充分表达自我感知的作品,既是大时代、大背景共同催生的结果,也标志着地方性艺术的新发端、新崛起。
我曾经问过作者罗中伟先生:能够入围国家级美展,创作作品时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构想?他说:我的构想源自我的全部心事,我的心事就是想告诉世界,家乡的土地太厚重、太沉实。正是这些发轫于“爱”的情感贯通,让他在真实的草原生活中找到了表达的永恒。他的每一刀,都有了落日般的深情。虽然我不能做你的诗,但是《遥远的歌》能入你的梦。这是美术家做为观察者,于在场性表达中最坦诚的言说。(作者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,内蒙古文艺评论家协会理事,通辽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)